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网站首页
部门介绍
工作职责
工作动态
廉政教育
政策法规
日常督查
网站首页
>
工作动态
>
正文
清廉时评|持续加强作风建设 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从高校二级学院纪委视角看八项规定精神落地生根
发布时间:2025-08-05
文章来源:
浏览次数:
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二十届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一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自我革命是我们党跳出治乱兴衰历史周期率的第二个答案,从抓作风入手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是新时代党的自我革命一条重要经验。”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抓铁有痕的韧劲持续深化“四风”问题的整治。这一重大决策部署执行坚决,监督严密,成效显著。不仅重塑了党内政治生态,更带动了社会风气的整体向好,获得了人民群众广泛信任和支持。2025年3月以来,全国各级党组织扎实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再次印证了作风建设不是“一阵风”,而是需要常抓不懈的“持久战”。在高校基层治理中,二级学院纪委作为监督执纪的“神经末梢”,要以“刀刃向内”的勇气,将八项规定精神转化为推动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力。
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从“铁规矩”到“硬约束”
中央八项规定出台以来,党风政风焕然一新,但仍有部分党员干部在“四风”问题上栽跟头。作风建设不能有丝毫松懈,必须时刻绷紧纪律这根弦。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市纪委监委多次曝光高校领域党员干部违纪违法典型案例,证明高校不是法外之地,学术殿堂更需清风正气,高校作为人才培养和学术研究的高地,更应成为作风建设的标杆。学院纪委应结合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通过专题党课、警示教育、廉政谈话等方式,让党员干部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同时,要聚焦“关键少数”,紧盯科研经费使用、招生录取、职称评聘等重点领域,严防“微腐败”演变成“大问题”。
紧盯“四风”新动向,严防反弹回潮
作风建设如逆水行舟,一篙松劲退千寻。当前,“四风”问题呈现出隐形变异、花样翻新的特点。有的干部将公款吃喝转入私人会所,有的以“学术交流”为名行公款旅游之实,还有的通过电子红包、快递送礼等方式规避监督。针对这些新情况,学院纪委应创新监督方式,畅通师生举报渠道,充分发挥“探头”“触角”作用,让不正之风无处遁形。无数的警示案例提醒我们:作风建设必须抓早抓小,防止小问题演变成大错误。
教育为先,让纪律规矩入脑入心
作风建设既要“惩前毖后”,更要“治病救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健全固本培元、凝心铸魂的教育体系,推动党员、干部把党的创新理论转化为坚定理想信念。”高校二级纪委落实这一要求,需将“惩”与“治”结合。要以案促改、以案促治,组织党员干部对照检查,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同时,深入学习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让党员干部明白哪些事不能做、哪些红线不能碰。只有筑牢思想防线,才能从源头上遏制不正之风。
强化监督执纪,推动作风建设常态化
作风建设不能“一阵风”,必须融入日常、抓在经常。学院纪委要建立健全长效机制,将作风建设纳入年度考核,与干部选拔任用、评优评先挂钩。同时,要发挥基层党组织作用,督促党支部书记履行“第一责任人”职责,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此外,要注重“三个区分开来”,既要严肃查处违纪行为,也要保护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对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及时运用“第一种形态”提醒谈话,防止小错酿成大祸。
站在“十五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节点,高校二级学院纪委肩负着特殊使命。做好监督执纪工作,既要敢于“亮剑”,更要善于“赋能”;既要用“放大镜”看问题,还要用“绣花功”抓整改。只有把监督融入日常、做在经常,才能让作风建设的种子在高校这片土壤深处扎根结果,才能让清风正气在校园里蔚然成风,为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纪律保障。(莫铮 天津理工大学理学院)
关闭
打印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