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全面从严治党没有休止符。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前所未有的决心和力度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反腐败斗争取得压倒性胜利并全面巩固。但随着新时代新征程的到来,作风建设面临新形势、新挑战,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在部分领域依然存在,部分党员干部宗旨意识淡化、担当精神不足。这些问题的存在警示我们,必须持续加强党的作风建设,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坚强保障。
一、作风建设是全面从严治党的永恒课题
作风建设始终是我们党密切联系群众、永葆旺盛生命力的“传家宝”。回顾百年党史,从延安整风运动推动全党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到新中国成立后坚决反对贪污浪费;从改革开放初期强调“党风问题关系党的生死存亡”,到新时代中央八项规定破“四风”、树新风,党始终在自我革命中赢得人民信任。
当前,高校内仍不同程度地存在形式主义顽疾,基层干部被过多的“留痕管理”束缚手脚;有的干部面对复杂矛盾畏难退缩,奉行“躺平主义”,对师生群众诉求敷衍塞责;还有少数干部在利益诱惑前心存侥幸,搞“微腐败”,损害师生群众切身利益。这些问题如不彻底整治,不仅削弱党的执政根基,还可能影响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步伐。作风建设必须常抓不懈,不断巩固拓展新时代党的建设成效。
二、以问题为导向,精准发力破除作风顽疾
持续加强作风建设,要坚持靶向纠治,在关键领域取得突破。
第一,深化纠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实质是脱离群众、脱离实际。近年来,党中央持续为基层减负,基层纪检组织要打通监督的“最后一公里”,彻底杜绝“变相摊派”“层层加码”等不良现象。持续畅通基层干部反映问题的渠道,对过度留痕、重复检查等问题进行根治,让基层干部从无谓的事务中解脱出来,把精力真正用在为师生服务上。
第二,培育真抓实干的新风正气。面对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新要求,党员干部必须增强担当意识,力戒“为官不为”。学校基层纪委要协助党委发挥考核指挥棒作用,既看显绩,更重潜绩,树立“以实干论英雄”的用人导向。同时,要坚决落实“三个区分开来”要求,完善容错纠错机制,为敢于创新、敢于突破的干部撑腰鼓劲,激发干事创业活力。
第三,紧盯“四风”新表现,推进反腐败向基层延伸。从近年来曝光的高教领域违纪违法案例来看,“谢师宴”“电子红包”“借机公款旅游”等隐形变异腐败手段屡见不鲜,“微腐败”直接侵害学生及家长利益,影响学校声誉。必须加强纪律教育、强化纪律监督,运用大数据等技术提升监管效能,对群众身边的“蝇贪蚁腐”露头就打,确保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三、以优良作风护航中国式教育现代化建设
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擘画了未来十年教育发展的宏伟蓝图,实现这一目标,离不开风清气正的校园政治生态和奋发有为的干部队伍。作为基层纪检干部,要不断加强自身建设,提升履职能力。二级纪委要强化日常监督,突出政治监督,坚持做好廉政预防、警示教育,根据实际运用好监督执纪“第一种形态”,针对基层易发的“微腐败”,如师德师风建设、科研经费使用、职称评聘等开展专项检查。要创新教育方式,筑牢思想防线,开展精准化警示教育,用身边案例开展“以案四说”,如针对学术不端、师德失范问题召开专题警示教育会。要突出基层监督,通过“精准监督+制度防控+教育引导”,推动作风建设向纵深发展,为学院改革发展提供纪律保障。
新时代新征程上,我们必须以更高标准、更严要求持续深化作风建设,让全面从严治党的利剑高悬,持之以恒正风肃纪,为教育教学改革持续深化、奋力推进“双一流”建设提供坚强纪律保障。(陈秀君 天津理工大学集成电路科学与工程学院)